刘晓欣在曲靖市的一所学校旁边开了家便利店,建筑面积18平方,月租1800块。因为城市小,所以人流也不大,平均每天流水也就二三百,好在费用低。一起开张的还有隔壁的店,从装修到柜台,居然都完全抄袭刘晓欣的店。
第一次铺货是刘晓欣什么都不懂,随便去省城市场抓了一万多块的货,回来摆在柜台上,空空荡荡,货品一目了然,进来顾客没看几眼就走了,很失望。然后第二次去省城,这次抓了很多学生反应和需要的货,进了很多HelloKitty和叮铛猫,很受小女生们的欢迎。
货终于充实了,加在一起有三万多块。俗话说货卖大堆,东西多了,进来的人也能留住了,销售额开始上来了。在卖货的时候刘晓欣发现,门口的位置还是要放一些色彩鲜艳的和好玩的东西才能拉住顾客,自从她把HelloKitty摆在门口以后,很多女生走到门口都要拐进来看几眼。
但很多都是买店里其它的东西。还有在开始的时候,总有人说她进货慢。后来每天调换一下现有货品的位置,这种情况就没有了,而且也提升了销售额,看来新鲜感是很重要的。一个月时间,卖了有8000多块,基本达到预期,只是利润没有达到一半。
为什么利润没有达到一半呢,又要提到隔壁了。隔壁晚一两天开张的,因为原先就是卖饰品的,他是后兑过来的,有一些老客户,所以开始卖的比较好。本来是约定好都不恶性竞争,各卖各的,结果没几天他就暗地里搞会员制。刘晓欣自然容忍不了这样的小动作,隔壁入会要100元,她就直接买30元送会员卡,隔壁打8折,她就不打折随货品浮动。如此当然利润有损,不过她相信隔壁这样下去总有一天会垮掉,因为对面的服务比较差,而且男店主整天在屋子里抽烟,让一些顾客非常讨厌。
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,便利店买点在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中可深可浅的隐藏着,有些甚至是连消费者自身都无法察觉的深藏着。浅的,容易被人察觉,并极可能早已被对手所使用;深的,则可能需要巨大的市场投入和较长的市场教育时间,才能使消费者觉醒,才能唤起较为现实的市场需求。
因此,对便利店买点的确立,店铺需要参考主要竞争对手的表现,需要结合自身资金与品牌实力的承受力来进行最适宜自己的定位。
搜索发现: